第20章 焦灼
那虎贲校尉道:“谁是杨疯子,快把他给我叫来。”
众人一阵叽叽喳喳,左顾右盼。
肖明琇看了看那人的形容,小声道:“想来这个才是他们的头头吧!”
人丛中一个道士道:“他并不是我观里的人,不过就住在这山下面,将军老爷要是想找他,我们派人把他找来就是。”他一身道袍胡乱披挂在身上,想来是起火后临时从床铺上爬将起来,众人中同他模样似乎并不在少数。
旁边的守卫道:“王大人,可要把临近县上的黄县令和捕快叫上山来?”
“哪个黄县令?”
“黄坚仁。”
那军士沉默半晌,道:“不必,去给我把碧落观掌门叫来,发生了这么大的事,他哪里去了?速速传书给京北大营,务必据实以报。封锁现场,今日之事,谁也不得传出去,但凡有一个人敢胡乱造谣,这里所有人等皆以下狱之罪论处。”
肖明琇轻声问云齐:“公子爷,京北大营是什么地方?”
“是虎贲军日常练兵之所在,在京郊,离这里并不远,想是赵怀风本人此时正在那里。”
“可是,这种查案的事情,不都是县令和捕快管的吗,为什么他们不让那黄大人来?”
云齐皱眉道:“那黄坚仁原是去年恩科的进士,虽不过是个平庸之辈,但……难道……”
崔宁看他欲言又止,问道:“公子爷可是想起了什么?”
云齐看向他,说:“这黄坚仁是燕王的人。”
崔宁道:“公子爷是在猜测,他们是在刻意回避燕王的人。”
云齐点头:“嗯,确实十分可疑,之前我问赵晚晴为何突然要从青棠观离开,她没有明说,只说发生了一些事情,让她不得不离开……刚刚我们详谈了一番,她情绪似有了些波动,又说了些略微古怪的话语。”
肖明琇仔细回忆,只觉那赵晚晴整晚说的都是些暗诉衷肠、勾引云齐的话,作为一个大家闺秀,分明每一句都很古怪嘛。
崔宁想了想,想不出是哪一句:“公子爷指的是?”
“是那句,愿我与她都能渡过难关……”
崔宁回忆起来当时其实自己亦对此句感到奇怪,只是他精神紧张,并未刻意深想,旋即就将疑惑抛诸脑后,云齐此时提起他方才想起,问道:“公子爷是在怀疑,她的难关与燕王有关?”
云齐点头:“只是猜测。”
正言语间,看到远方有几个守卫举着火把疾走而来,询问众人可有看到掌门天诚。众人面面相觑,纷纷摇头。
“山火越发大了,这掌门怎么见不到人?”为首的守卫十分着急。
“是啊,掌门人呢?”
“白日里不是还走来走去吗?”
“是不是被皇上密诏回宫了?”
“方丈室可有人?”
“早就去过了,无人。”
“碧津塔呢?”一个道士问道。
“那塔黑乎乎的,连炉火都看不到,不像有人的样子,会不会睡着了?”
“我们掌门从来不在那里睡觉的,你知道什么?”
众人还在七嘴八舌,一个穿白衣的药女在人群中怯怯道:“黄昏时分倒是见到掌门了,和杨大叔在一起,我看到他们好像在……”
“别瞎说,掌门怎么会和那疯子在一起?”说话的正是天林,他话说得又急又快,忍不住让人怀疑他企图隐瞒什么。
“是真的,他们就在观门背后,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在争执,争得面红耳赤的……这可不止我一个人看到了。”那女孩言辞凿凿,天林不好再说什么。
众人讶异,这两个人,一个在观里位高权重,一个疯疯癫癫,有什么话题能引发如此激烈的争执呢?
那虎贲军校尉道:“情况危急,也顾不得其他了,这边火已经灭了,诸位道长听令。”
“你们三个留下来看守王姑姑,不得擅离职守。”他指了先前说话的药女及一个道士和一个守卫。
“其余的在观内搜索赵小姐的下落,这里的虎贲和守卫分为两拨,一拨跟着我去灭山火,一拨去山上找人。”
众人交头接耳。
“不是被火麒麟捉去了吗?让我们去哪里找人?”
“她能遇到危险,我们还不是会遇到危险!”
“算了吧,还是别说了,待会儿危险没遇上,被捉进去可不好。”
“捉什么啊,又不是刑部老爷,有这个资格吗?”
“你不说话会死吗?”
“……”
那校尉对议论之言置之不理,径直往远笙阁走来,对着云齐行礼道:“在下虎贲军校尉王赟,参见殿下。”
云齐道:“校尉大人免礼。”
“殿下看下官目前处理得可有什么纰漏?”这校尉似为人耿直,上来就说了这么一句。
云齐一笑,道:“在下现在不过是一介布衣,哪里能对校尉大人指手画脚?只是刚刚所见,亦为大人的冷静和遇事不慌甚感钦佩。”
王赟道:“自在下来京城当差以来,久慕殿下威名,今日终能得见,实属幸哉。早有前来拜访之心,只是囿于公务,还请殿下见谅。”
云齐说:“今时不同往日,有些话,大人就不必说了。”
王校尉道:“王爷此言差矣,身外物何足挂齿,起码我王赟认得的六王爷还是那个六王爷。”
云齐似是有所触动,抿了抿嘴道:“承蒙校尉大人不弃,这番话,云齐受教了。”
王赟呵呵一笑:“王爷客气了。”言毕,他看着云齐左右两侧道,“请教二位高人大名。”
崔宁素来知道虎贲军中多是京城贵胄子弟,其中多是认识他的,听王赟口音不似京城人士,又自称是外地来京,想来可能是赵怀风从西南带来的旧部亲信。
“在下崔宁。”
王赟想了下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:“敢问可是崔将军的弟弟?”
崔宁点头。
王赟道:“久仰崔将军大名。上次离京之时本想拜访,却说崔将军自西南回来后一直在道观带发修行,以至于不能得见。”